从语义三角与语义圈
符号活动能力是人类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一些人认为,符号、对象、解释者三者之间分别构成指示关系、反映关系和表达关系,似乎可以形成一个完满自足的语义三角.然而,中国早期的语言符号实践却表明,解释者、符号与对象之间很难形成一一对应的指称关系,也就是说,语义三角在很多时候都不是完满自足的。奥格登(C·K·Ogden)和理查兹(I·A·Richards)认为,符号学是对语言和各种符号在人类事务中起的作用的研究,尤其是关于它们对思想影响的研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思想也影响着人们对符号的看法。西方符号系统朝索引符号(index)方向发展,由此建立起以归纳法、演绎法为基础的符号逻辑;中国符号系统则朝象征符号(symbol)方向发展,建立起类比法为基础的符号逻辑。西方符号逻辑促进了解析式思维的发展,中国的符号逻辑促进了整体思维与象征思维的发展。至魏晋玄学之后,中国古代符号理论终于找到了一条综合的方法,用象征与整体的方法来表达对象,力图在符号、解释者、对象之间找到一个交集,将对象所蕴含的普遍性与超时性表达出来。至此,中国符号理论从困境中突围出来,进入一个诗性表达的境界。
语言符号 语义三角 语义圈 逻辑思维
杨赛 张蕙莹
国内会议
呼和浩特
中文
172-182
2013-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