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诗学母题观念比较研究
诗学研究存在着从”理”说和从”事”说之别.前者视诗学为纯粹的学理研究,后者视诗学为具体的诗作批评.前者重在”学”,后者重在”诗”.研究重心之异表现为概念内涵之别.诗学观念差异影响到研究路径、对象选择和理论形态等诸多区别。具体到母题研究而言,则表现为综合研究和个案研究之别。无论是以规律发见为指向的传统的文学史写作所预设的研究路数,还是以观念演绎为主导的西方批评理论和方法,在看似中西有别的背后,却不可避免的在本质化结论这个终点殊途同归。有鉴于此,比较诗学的思路不仅要贯穿于具体的文学研究之中,还应当成为文学研究的方法论,即文学研究方法也要实现中西观念的结合。西方诗学母题理论多以叙事文学的综合研究为基础,中国古典诗学的母题意识蕴藏于对经典诗作的评赏之中。所以,西方诗学中的母题多表现为人物、情节和叙事模式,而中国古典诗学中的母题则表现为意象和语词典故。如果进行简单的比附的话,中国古典诗学中的掌故、本事类似子西方母题理论中的原型,意象相当于象征,而语典则接近套语。由典掌到意象是是母题的具象化阶段,由意象到语典是母题的形式化阶段。在前一个阶段母题形成稳定内核,在后一个阶段母题获得增殖和交流功能。对于意象和语典的分析成为剖析诗学母题、进而窥见其内核的有效途径。中国古典诗学所谓的“诗祖”、“诗母”、“诗胎”等概念具有母题意味,不过中、西诗学对于“母题研究”的兴趣相异。中国古典诗学中的掌故、本事类似于西方母题理论中的原型,意象相当于象征,丽语典则接近套语。对于意象和语典的分析是中国诗学母题研究的关键环节。这方面的经典著作要数钱钟书先生的《管锥编》。钱先生从众多诗作中,概括出数种母题情境,总结出富有原型意味的抒情手段,其研究可谓是截断众流而又开辟出万千蹊径《管锥编》一书不仅为中国诗学母题研究提供了具体范例,对于诗学母题研究目标的确立也具有启示意义。
诗学 母题理论 观念差异 比较文学
殷学国
国内会议
呼和浩特
中文
205-209
2013-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