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阴阳五行与中国古代诗学

阴阳五行原只是一种古人用来解释天地万物生成和社会变化的学说,当它与儒家的天道观和人性论相结合后,便形成涵盖宇宙人生各个方面的意识形态,成为支配中国人思想和审美判断的文化基因.它对中国古代诗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视诗为天地之心,以为诗歌之所以能感天地、动鬼神,在于诗能体现天道的变化,其声韵音律反映季节气候的自然律动;二是说天地四时的物色感动诗人情思,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因此创造情景交融的诗境;三是于”无极而太极”的自然造化中领悟诗之神理,达”万物静观皆自得”的天人合一境界.由开天辟地的”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宇宙论和天道观,到”太极即理”、”诚即所谓太极”的本体论和心性说,是儒家阴阳五行思想两个相关联而又有所不同的发展阶段,充分体现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诗性智慧.

古代诗学 艺术创作 意境营造 文学内涵 阴阳五行学说

张毅

南开大学文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

呼和浩特

中文

257-263

2013-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