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难”重生--一个羌族村寨灾难旅游和遗产旅游的案例研究
通过对遭受汶川大地震重创后迅速崛起的一个羌族遗产旅游村寨的调查,本文展示了这个之前默默无闻的村寨所经历的前所未有的巨大转变。灾难旅游和遗产旅游不仅激起了大众对羌族这个曾经在经济上、政治上和文化上被边缘化的民族的极大热情和关注,更强有力地帮助了这个民族及其民俗的新兴。但是,旅游业发展对民族文化标志的机械化移植则体现出旅游规划与当地民俗传统的冲突与脱节。因此,正确认识民俗活动和遗产旅游活动的特点和区别,在利用和表现民俗文化上进行相应的取舍,才可能探索出一条既能保护羌寨民俗,又能促进其旅游发展的道路。非常值得指出的是,中国政府主导的灾后旅游发展策略为全世界的灾难旅游和遗产旅游以及灾后整体恢复重建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这个策略表明,灾难可能促成一个边缘文化的迅速振兴,危机变契机。这个项目也展示了一个通过遗产旅游业和政府规划重新定义、介绍甚至改造当地文化的珍贵案例。因此,针对四川羌族灾后旅游规划和恢复重建的研究可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极大地帮助和促进世界范围内灾难旅游和遗产旅游的研究。
遗产旅游业 灾后重建 民俗文化 少数民族
张巧运
美国杜兰大学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143-154
2013-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