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对干旱灾害的解释与应对--以楚雄五街彝族为例
研究阐明,无论是传统的祭祀活动,还是如今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对干旱的应对,对于神灵的崇敬已经深深扎根于五街彝族群众的心中。从出生到日常生活中的祈福,再到如今的求雨,这就可以解释为何传统文化在五街人民心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这样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干旱应对方式,也可以被看成是五街彝族独特的“灾害文化”。虽然人们无论从传统文化或是现代知识方面都对灾害有了认知与应对方法,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如政府帮扶不到位、外来爱心人士目的不纯、当地群众自身认识失误以及对突发变化的应对不及时,这些都是值得反思的地方,只有认清了自身的问题,才能在今后的防灾减灾工作中做得更好。作者经过田野调查,尝试提出的几点思考:首先,政府要把防灾减灾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所谓下基层要真正落到实处,只有真正深入贫困农村地区,才能了解灾害的严重程度;对于有意向提供帮助的人们,也应该在目的单纯的基础上尽自己能力对受灾群众提供多样化的帮助;老百姓对于旱情的认识往往来自于经验,这就难免会对旱情的预判产生误差,关于这一点,应该首先对人们做好旱情标准的宣传。
干旱灾害 生计方式 节约用水 祭祀活动 少数民族 防灾减灾工作
琚婷婷
云南大学滇西发展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326-333
2013-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