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歙砚”瓜肤縠理”的科学含义
只要对歙砚常识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瓜肤縠理”出自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对歙砚的评价.苏轼在《孔毅甫龙尾砚铭》中写道:”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縠理,金声玉德.”其中,前面8个字,概括的是用砚的感觉和好处,后面8个字,分别从摸、看、听、赏四个方面总结了歙砚的质理优点,言简意赅,形象传神;因此,被历代文人和藏砚家奉为鉴赏歙砚的权威标准.但笔者在长期收藏实践中,发现人们对这一论述虽然背得滚瓜烂熟,但对其深刻含意的理解却并不统一和准确,特别是对”瓜肤縠理”这四个字的认识似是而非,甚至存在明显误区.结合宋代歙砚实物,作者认为“縠理”应该包含了三层意思。首先,歙砚的石肌普遍莹润光洁,质地像丝织品一样,细腻折光,宝气十足。第二,歙砚的石品纹理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罗纹、刷丝就像“縠”的丝理一样,交织而变化莫测;甚至连金星、银星、金晕和眉纹等石品也可理解成像“縠”上的美丽图案一样,令人赏心悦目。第三,歙砚的这些漂亮的石品就像“縠”的“平纹丝”织理一样,看上去高低起伏,而实际上是意想不到的平整光滑。当然,这里的“平整光滑”与“坚老滞手”并不矛盾,它是服从于后者个性、并在对立统一中显示的优质砚石共有属性。
歙砚 评价指标 石肌 石品纹理
王俊虎
中国收藏家协会文房之宝收藏委员会
国内会议
合肥
中文
178-180
2012-10-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