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楼”思辨--与程焕文先生商榷
第一个将藏书楼概念理解使用存在的混乱现象做为问题提出,并加以梳理辨析的学者是程焕文先生。作为中国图书馆学史研究的专家,程先生在他的图书馆学术史力作《晚清图书馆学学术思想史》绪论的第一节“概念界说”中认为,以《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基础》《中国藏书楼》等三部权威图书馆学相关的专著对“藏书楼”所下的定义:“中国古代的各种藏书处所”、“我们把藏书楼叫做第一代图书馆”、“收藏图书馆文献的地方”以及“所谓‘藏书楼”系指历代官方机构、民间团体及私人收集典藏图书文献之处所,即用以藏书的建筑”,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语义和逻辑问题。据此,程先生做出了四点判断和两点总结。笔者认为这都有值得商榷之处,故在此就程先生的判断和总结一一进行辨析。程先生认为藏书楼不宜定义为中国古代各种藏书处所,但定义为藏书或古代藏书更不恰当、具有现代图书馆性质的“藏书楼”与其说是西学东渐的产物,不如说是中西文翻译所致,而“图书馆”一词可能是借用日文的翻译、藏书楼并非近代的名称,早在清初已被藏书机构使用、藏书楼一词最早在南宋文人诗歌中已经出现,并且元明清一直陆续出现在各种典籍中,绝非和图书馆同时出现。总结了藏书思想和图书馆学术的各自的特征与联系,实际上也就是中国古代图书馆思想和西方图书馆学的异同。 关于那几部权威著作对藏书楼定义的失误,笔者认为不在于通称不通称,而在于图书馆界在没有对“藏书楼”从古至今的演变轨迹做一个清晰的梳理和归纳的情况下,按约定俗成的惯例却又不求甚解,随意使用宋代文献才出现的“藏书楼”一词来囊括整个中国古代图书馆形态。但程先生对这一问题的辨析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可能导致产生更为严重的问题。换言之,人们不难看出“藏书楼”问题的根本并不在于藏书楼能否作为古代各种藏书处所的通称或者藏书楼是否一个近代的名称,而在于当代图书馆史学者对中国古代图书馆形态及其学术的认知度、认可度和相关研究的向度、力度和深度。
图书馆 藏书楼 学术定义 程焕文
李凯旋
广西梧州学院图书馆
国内会议
东莞
中文
13-19
2012-11-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