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政治话语,民间表述--解放区抗战歌谣专题文献研究

解放区抗战歌谣是解放区文学与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解放区最富生命力与表现力的文艺创作形式之一.自”五四”新文学运动以降,”左翼”文学运动以来,解放区抗战歌谣最集中展现了中国文艺家关于”革命文学”,”文学的民族化、大众化”等相关文艺理念的精神价值.尤其是以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与毛泽东《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为标志,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抗日民族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系统地整合规范了中国革命文艺思潮,特别是明确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解决了文艺与政治之间关系的混乱认识.由此,解放区抗战歌谣的创作理念、典型塑造、审美趣味等都发生了根本嬗变,从而最终确立了文艺创作“政治话语,民间表述”的价值取向,真正开启了中国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美学追求的滥殇。 解放区抗战歌谣文艺从属政治的创作理念,继承于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基础理论,并始终孕育在中国无产阶级主流意识形态价值观的历史语境之中。解放区抗战歌谣在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创作理念的指导下,运用传统民间歌谣的各种艺术形式,人为地去遮蔽狭隘的小农意识,一扫中国农民的颓败气质,彻底改变了农民落后的艺术形象,塑造了中国农民革命时代崭新的典型气象。解放区抗战歌谣的审美意识趣味遵循的是毛泽东关于“政治和艺术的统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然而抗战歌谣具体实践体现的往往却是“政治第一、艺术第二”的审美取向。

抗战歌谣 创作理念 农民形象 审美取向

王祝康 任竞 张冰梅

重庆图书馆

国内会议

中国图书馆学会2012年会

东莞

中文

327-331

2012-11-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