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出版信息存疑文献处理的思考与建议--以国家图书馆为例
近几年,图书馆在接受捐赠图书过程中时常会碰到一类书,其出版形式与正式出版物一致,但核对出版信息时会发现存在与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版本图书馆公布的CIP号不符的、套用其他图书ISBN号的或是根本不存在的ISBN号,或是香港书号大陆出版等出版信息有问题的图书。对于正式出版物和内部文献,图书馆都有明确的入藏原则和处理方法,但此类图书不属于正式出版物,也不属于内部文献,图书馆也没有明确的入藏原则,给图书馆文献管理带来诸多不便。 本文以国家图书馆为例,将如何对待和处理此类文献进行思考与建议。对出版信息存疑文献管理建议从文献的类型入手,根据收藏要求及收藏范围进行筛选。根据文献的特殊性,具体管理流程如下:——存疑文献的文献审核、文献接收、文献组织、存疑文献的加工、入库。出版信息存疑文献管理应注意出版信息存疑文献的筛选、注重读者沟通问题。归根结底,出版信息存疑文献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这种情况不但给出书人带来经济上的损失,给出版社的名誉带来负面的影响,同时对图书馆的正常入藏、检索和读者服务造成不便。图书馆针对此所采取的对策是为了保存文献的权宜之计,实属无奈之举。如何从根本上遏制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必须从产生这种现象的“制度土壤”入手,规范并严格监管书号的使用,同时加快当前书号使用制度的改革。另外,出书人、出版社和图书馆也应该在此过程中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
图书馆 文献管理 出版信息存疑现象 收藏原则
黄炜宇
国家图书馆
国内会议
东莞
中文
466-470
2012-11-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