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与中国文物事业的相互交融与促进
世界遗产工作对规划的重视和严格要求,对利益相关者(包括个人和团体、政府与民众,相关的规划、法规和计划,城乡社会的方方面面等)协调机制的关注,对现实和未来影响因素的全面评估和应对,对文化背景和自然环境的尊重,使得遗产事业真正成为平民的事业,公众的事业,全社会、全人类的事业,统筹协调的事业,保护大自然的事业,并形成了能够保障包括上述各个突出要点在内的综合效应得以实现和长盛不衰的完整体系和机制。世界遗产申报文本的格式和内容,有很多和中国的文物保护要素相同。中国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常常可以直接作为世界遗产申报时所必需的遗产区和缓冲区来使用。从统筹保护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公众真正有效的参与、广泛动员和利益相关者的充分协调;遗产理念、品类、规划、办法、程序的不断丰富、发展;社会整体规划和遗产保护优先原则:见物,同时见人、见事、见感情、见精神、见传统、见全局、见其文明史中的地位和意义等诸多方而看,笔者同意”文化遗产”是文物工作发展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认识和说法,是沿袭和发展,而不是创立。
世界遗产 文物事业 文化交融 文物保护
郭旃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
国内会议
纪念《世界遗产公约》发表四十周年学术论坛暨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八届年会
西安
中文
29-34
201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