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国与日本的茶文化空间:园林与茶室的影响关系

本文将促进中日茶文化发展与精练的文化空间称为茶文化空间,而研究则着眼于茶文化空间的历史变迁和中日两国的相互影响.在中国,陆羽《茶经》中的住处与建筑,宋徽宗《大观茶论》的”艮丘”,明代许次纾《茶疏》中的空间,这些意趣空间今天被称为”园林”.而在日本,为茶道而活的利休所代表的茶人们经营的则是茶室.在以中国园林和日本茶室为中心的中日茶文化空间中,有着怎样的相互影响关系? 通过对中国和日本茶文化空间的分析,了解了其中的历史影响关系。也就是说,受中国宋朝茶文化的影响,日本在中世末到近世诞生了茶室(抹茶室),进而又受中国明清时代茶文化的影响,诞生了煎茶室。煎茶室诞生后的茶室可以看到煎茶在其中的影响,明清时代园林建筑的影响又通过煎茶室和抹茶茶室体现。另外,近代以后的包含茶文化空间在内的传统建筑的保存、修复、新建(近代化),都有建筑史学者和建筑家的参与。特别是对于本文中关注的园林建筑的修复、复原、整备,中国早期建筑史学家刘敦桢的影响力极大。近年来,徐苏斌取得了划时代的研究成果,她指出刘敦桢的建筑史研究以及保存、修复手法受到了日本建筑史研究以及修复方法的影响。也就是说,可以在现在的中国和日本的茶文化空间中看到相互叠加深化的历史影响关系。

园林建筑 茶室 茶文化空间 历史变迁

松本康隆

国内会议

第十二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

西安

中文

149-151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