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的农村贫困问题研究:中国经验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当前我国农村问题日益突出的大背景下,研究农村贫困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从社会全面发展、社会质量提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建构层面加快和推动农村社会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有利于农村发展战略和农村社会政策的理性推进,为农村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框架和思路,促进农村的社会安全和社会稳定;有利于推进当前国家发展战略和宏观政策的全面实现和推进;有利于在社会转型、现代化战略转型、全球化推进的宏观背景下重新认识中国农村的贫困并在新形势下对农村扶贫行动做出新的战略调整.为了更好地解释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完成作为社会科学的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研究,需要结合中国经验,结合中国农村的经验事实和实践逻辑,找到解释中国农村贫困问颗可能的方场和新的认识方法。指出:理解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必须关注中国乡村发展的政治逻辑和宏大的政治叙事。在处理很多具体题目时需要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农村贫困问题的研究,必须连接理论与经验,建立中国研究的现代学术。农村贫困问题的行动方案和干预策略必须结合中国农村发展的具体实践,一切从实践出发。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研究,要求在村落个案的基础上,展开深入的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乡村研究获得新的学术生命与意义的基础。
农村贫困问题 跨学科分析 学术体系
周科朝 潘泽泉
中南大学
国内会议
株洲
中文
422-427
2012-08-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