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与馆藏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化
20世纪90年代逐步兴起的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自动识别技术,它极大地推动了信息社会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与运用.近年来,档案部门也在积极探索、应用RFID技术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并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经验.本文将在系统介绍RFID技术及其在档案管理应用的基础上,提出RFID技术在馆藏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化方面的促进作用. 利用RFID标签可存储信息和容量大且唯一编码的特性,阅读器根据附着在档案盒的不同标签所发出的信息提示,自动将各档资料的案卷级信息(档号、题目、密级、形成时间、形成单位、盒数、件数)与文件级信息、破损情况等重要资料信息,按照统一的格式写入标签中。对于新入库的资料,内嵌的库位管理系统可根据库位的实际情况自动为其分配库位,并配合阅读器将此库位信息添加到档案盒(袋)的电子标签中。此外,配合阅读器RFID地质资料实体管理系统,就可以实现对馆藏地质资料实体信息查询、修改、汇总与打印等。 基于RFID技术库位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地质资料的定位检索,便于调档员准确找到所需资料的位置;可以对归错架的资料进行报警提示,避免归错架的现象发生。调档员基于RFID技术出入库管理系统,出库资料经过安装在库房大门的固定阅读器时,系统自动弹出出库菜单。再次核实出库资料信息,确认无误后出库,系统自动完成调档员调取资料的登记;当资料重新入库时,经过固定读写器时,系统会自动核实归还资料与调出资料信息是否相符,如果相符,系统则直接调出调档员资料,完成回库登记;此外,借助RFID技术对涉密资料、珍贵资料、破损严重、不便利用的资料进行特殊管理,经过授权后方可出入库,否则进行报警提示。通过RFID技术运用,可提高馆藏地质资料利用的安全度。 传统的盘点,需要将档案盒一件件地手工清点。RFID读写器具备穿透性阅读功能,一次可以读取多个RFID标签。当点库时,只需手持读写器,对摆放的档案进行扫描阅读即可,可以大大提高点库的工作效率。 馆藏库房管理是一项融档案馆藏实体管理、出入库管理、盘点管理、库房温湿度控制、库房“七防”等为一体的复杂性的工作。为了避免人工疏漏而带来安全隐患,基于RFID技术,库房管理系统可实现对档案的实时监控,快速盘点、检索定位、出入库监管、错架预警提示;可以在网络终端上实施查看档案库房当前环境状态,如温湿度情况、烟火预警情况,当发生异常时实时通过应急通知平台通知对应负责人,实现智能化监管。
地质资料 档案管理 信息化建设 射频识别
张茜 袁慧香
全国地质资料馆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304-306
2012-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