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流砥柱考
本文依据《随书》记载,认为三门峡砥柱山,在隋代前是一座如柱在河中约数十米高的山, 形如石柱,文人命名砥柱山。611年11月20日砥柱山垮塌了,形成的堰塞湖不久溃决,洪水冲走石块。砥柱山崩后26年,唐太宗驾临仅看到是倒塌后的部分残迹,还是他将五岛中的某一座作为砥柱山。其后的人更是如此,于是出现各种解释。如顾祖禹将张公岛作为砥柱山,《辞海》把炸毁的梳妆台也可称砥柱山。玄武岩同花岗岩都属岩浆岩,硬度大、强度高。则黑大塌方也同样无缘无故。只能解释为流水沿垂直节理裂隙下切,导致重力不平衡而引起滑坡垮塌。由则黑大塌方证明砥柱山的垮塌是可能的。并非《随书》的误记。何况《随书》是唐太宗时组织名人编撰,被认为是二十五史中史实、文笔较好的一部史书。因此,今日人们见到的砥柱石仅是《禹贡》砥柱山留下的一小块残迹。
山体 历史考证 滑坡垮塌
朱鉴远
水电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 成都 610072
国内会议
2012年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文泥沙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学术讨论会
重庆
中文
371-380
2012-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