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主权债务适度规模问题分析

本研究致力于全面测定主权债务适度规模标准,构建动态分析框架及实证假说,采用面板门槛模型验证本国财政内部状态、区域间经济发展协调、国际财政协调对主权债务适度规模的影响。主要包括构建主权债务适度规模动态分析框架、重构主权债务适度规模的收敛含义、运用非线性计量模型测算并检验主权债务适度规模。研究发现主权债务规模的不同门槛值划分出了各自的债务效应区间。当财政稳定时,样本国家的主权债务规模大于42.224%,能够很好的发挥主权债务工具的作用,促进GDP和基本结余的显著的同方向变化;反之,主权债务规模小于42.224%,主权债务工具使用不充分,经济增长与财政账户的变化不存在显著的关系。研究支持了主权债务适度规模假说的合理性,验证了主权债务本身具有的非线性特征,证实了影响主权债务规模的各种因素效果,同时可以依据主权债务效应确定不同的债务发行数量。研究认为主权债务规模不仅是政治妥协的结果,还应具有牢固经济学意义,不同国家处于不同阶段,有必要调整主权债务规模处于合适的区间,以实现财政持续和经济福利的同步增进。当前中国虽无主权债务过剩之忧,但应未雨绸缪,保持适度债务规模。

财政管理 主权债务 适度规模 经济稳定

何代欣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

国内会议

中国财政学会2012年年会暨第十九次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

厦门

中文

995-1007

2012-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