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际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程度的经验评估
通过综合对中国2003-2009年基本公共服务综合保障状况和均等化进程的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对进程呈现如下特征: 1.就全国水平而言,无论是投入、产出还是受益,中国基本公共服务都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中国基本公共服务综合保障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 2.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存在明显的阶梯性差异:无论是投入、产出还是受益,东部地区平均水平都要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优势超过中部地区;中部地区的产出水平和受益水平领先于西部地区。但是东部地区的产出供给优势最明显,受益优势次之,三大区域基本公共服务都有代表性省区,其投入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区域内部投入非均等程度较为严重。 3.分省评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对进程发现,东部地区的北京、天津、上海和辽宁等4个省份,无论投入、产出或者受益水平都明显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均等化相对进程最高;浙江、江苏和广东等3个省份投入相对水平居中,但其产出相对水平和受益相对水平很高,表明其产出供给能力和受益转换能力较强;其余东部省份如河北、山东和海南的基本公共服务有待提高。中部地区的吉林和湖北,西部地区的青海和新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对进程较高,其余中西部大部分省区(尤其是广西、贵州、云南、甘肃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对进程靠后。 4.分省评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步情况,虽然西部大部分省份基本公共服务相对水平较低,但是均等化相对进程指数的平均增长率要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其投入、产出和受益的相对劣势正在逐步缩小。 产出供给水平低下,受益覆盖率较窄、服务质量较为落后和公共服务产生经济社会效应较小是大多中、西部省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相对进程较低的主要原因。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的产出供给效率、提高服务受益覆盖率和服务质量是加强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的有效路径。
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进程 区域差异 评价指标
卢洪友 卢盛峰 陈思霞
武汉大学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429-441
2012-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