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边疆民族地区农民维权行动探析--以云南省江城县一起橡胶纠纷为例

边疆民族地区农民的维权行动有一个从意识觉醒到行动发生的过程.该地区的农民维权具有中国一般农民维权的共性,即”规则意识大于权利意识”,维权的非政治化倾向,官治化特征等.但由于边疆民族地区”自治”的政治传统和边民”高族群认同-低国家认同”的心理作用,该地区的农民维权也显示出独特的个性,即该地区的农民并没有严格束缚于也没有深刻意识到其所处的”权力-利益的结构之网”,一旦其权利诉求长期得不到满足,民众心理就彰显出权利自救的意识和抗争到底的精神,而且由于地处边疆,其维权亦会利用边疆作为其斗争策略,从而使维权有走向暴力对抗的可能,其行为也更具破坏性和非法性.因此在边疆治理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应深刻关切到该地区农民的生存需求,保护农民的财产权利、社会权利等。

农民 维权行为 边疆民族地区

拳飞

华中师范大学

国内会议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第六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41-52

2012-1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