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谁主沉浮:一个东海海岛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的演变

随着全球化、现代化等时代标签的出现,与其相关的文化遗产的命运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与大陆文化遗产同样,海岛文化遗产也面临着破坏和消失的窘境.本文则试图从历时与共时的角度分析海岛文化遗产,包含原生态到失衡状态再到新生态的状况,剖析并反思海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中的困境.文化遗产的保护只有处于一种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相协调、共发展的道路上,才有可能持续长远,不仅仅是大陆文化遗产,对于海岛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而言更是如此。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渔业资源的破坏、人们对于经济的追求,使得这一文化生态严重受到了破坏,导致这些海岛文化遗产随之沦陷。与此同时,随着现今大岛建小岛迁等现实因素影响,这些充满了独特海岛风情的岛屿是否将成为一座座“文化孤岛”,则备受恐慌。如何将这些濒临荒芜的海岛变成一座座蕴含文化资本海岛,如何使他们在以后的时空中依旧保持原有的生命色彩需要更多人的努力和关注。当前重要的是,需要深入进去去挖掘和记载这些海岛的独特“文化模式”,以给后人留下些许“文化记忆”,而不至于类似于海禁一样使得这些海岛的文化、历史形成一种“断层”的状态,以至于人们无法追根溯源。至于在黄龙岛的文化遗产从原生态到异化以及新生态的演变中,各个主客观因素对其的影响如何以及未来黄龙岛是否建造成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非遗传承生态保护基地,则都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的田野调查了解和长期的“跟踪”。

海岛 文化遗产 资源保护 生态环境

杨娟

浙江海洋学院

国内会议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第六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321-330

2012-1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