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应物象形”与陶艺创作

陶艺家在进行创作时,借助于某一具体的物象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这一物象不是孤立和固定不变的,它是陶艺家根据需求进行取舍并加以变化而形成的。现代陶艺作品有的运用变形的手法,根据对象特征进行变形,抓住形象优美生动之外,用简约的造型,达到神韵的效果。有的现代陶艺作品基本采用写实手法,形象刻画深入,有取有舍,有概括也有夸张,作品同样依然生动优美。而“六法”中的“应物象形”也讲究以心应物,心物感应,正确地、有感受地表现艺术形象。笔者在创作时是用大泥片圈起成型,这样顺应泥片的走向而塑。造型上多了夸张,强调了写意,人体结构比例的科学性也随之淡化,少些写实意味。”自然之美,只有经过艺术的体会、感受、提炼、创造,才能成为艺术之美,那么,艺术就不应当停留于现实物体本身,只有不拘泥于具体物象,才能真正获得其中所蕴含的意义。陶艺创作也是如此。总之,“六法”中的“应物象形”是中国优秀传统艺术理论的一部分。要深刻地理解其中的艺术原则,更好地运用到陶艺创作之中,将其与陶瓷艺术相渗透,促进中国陶艺的本土化发展。

陶瓷艺术 创作理念 应物象形 传统文化

宋志来

湖北工业大学

国内会议

2012中国陶瓷艺术高等教育高峰论坛

曲阳

中文

154-156

2012-11-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