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媒体多元化语境下本土艺术他者性反思

本土艺术不能永远以边缘化的民族元素、农村题材或特定历史时期(如文化大革命时期或大跃进时期)较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为介质来满足西方受众的视觉猎奇感,从而博得现代西方艺术界的关注,这对于本土艺术而言未免有些凄凉悲恸之感。东西方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与解析角度是存在截然的差异的,如对伦理问题、审美趣味问题、审美品位问题在艺术中的解读就是各持所见的,不能因为要与外来文化相融合而放低自身文化对于本土艺术的界定与界限。在媒体多元化的大环境中,中国艺术想要得到充分的重视与紧密的关切,坚持本土化是最为正确的选择.中国本土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可谓种类繁复,绘画、书法、剪纸、书籍、青铜器、传统服饰等等都可看做是我国人民所特有的精神财富,是我国先民智慧的累累硕果,其中国味道甚为浓重。继承传统过后必然需要发展革新,否则本土艺术便会丧失生存的空间与养分。发展革新是一种有意识的自我提升与反思,是以包容的心态看待相异文明、相异文化或新文明新文化带来的冲击与颠菠,不断地为现代本土艺术注入新鲜的血液,才会使之拥有顽强且旺盛的生命力。

本土艺术 媒体语境 传统文化 西方受众

孙屹

上海理工大学

国内会议

2012第六届全国视觉传达设计教育论坛

南京

中文

126-128

2012-11-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