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现代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及实践”课程体系》成果介绍
如果将学术上的创新定义为发展新的思想及方法,则基础学科领域的创新应多源于坚实基础上的融会贯通和触类旁通;如果将学术不仅理解为具体的科学和技术成果而且包括更具基础意义的高端知识体系——则至少面对复旦高才生的教学可以也是需要高度学术化的.本课程体系追求具有”一流化”的知识体系,表现为:课程的广度及深度达到甚至超越国内外具有一流水平的教程或专著的程度。研究知识体系(知识点、知识要素)的发展脉络,不仅表现为自身知识体系结构清晰,而且同数学等相关知识体系之间关系清晰,并且建议将知识体系分成若干知识点:对每一知识点再分成若干知识要素。值得指出,知识要素可为某些特定的数学结构:由此可能隶属不同知识体系的知识点含有相同的知识要素,将此称为”数学通识”。自身并鼓励学生一同追求对高端知识体系的”融会贯通”(可基于对知识点和知识要素的不断凝练),追求对不同知识体系之间的”触类旁通”(可基于对数学通识的挖掘),追求基于坚实基础,发展适用一类问题的思想及方法;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现有实践表明,本文所持观点具有可行性,且可由高材生向较优秀甚至一般程度学生推广。本课程体系,特别是基础理论课程,极其重视相关数学在力学中的应用.
高等教育 教学改革 课程体系 连续介质力学理论
谢锡麟 华诚 王盛章 麻伟巍
复旦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东华大学理学院
国内会议
2012年复旦大学博士生学术论坛(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上海
中文
175-180
2012-11-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