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研究与展览关系--以”为共和而战--纪念上海地区辛亥革命100周年历史文物展”为例
谈到展览创新,时下文博界大多热衷于展览设备及展览技术的创新应用,忽视对藏品本身所蕴含的各种文化历史信息的挖掘和研究.博物馆要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展览.推出高质量的展览,关键在合理利用文物.笔者以2010-2011年筹备”为共和而战-纪念上海地区辛亥革命100周年历史文物展”为例,再次就藏品研究与展览关系略作研究和探讨,展览主题和展览大框架确定后,根据筹展团队内各位专业人士的研究兴趣及研究成果,对此次藏品研究与甄选工作进行分工。笔者除负责展览内容总策划外,主要负责展览,三部分藏品研究和甄选,在对藏品研究和甄选的基础上,展览筹备者撰写出展览大纲(包括前言,每部分、每个展示单元和藏品的文字说明)并对展品的展示形式提供适当意见和建议。展览筹备工作基本完成后,进入布展阶段。布展阶段,藏品研究和大纲撰写人员与形式设计人员的沟通协调对保证展览的原创性影响很大。作为”为共和而战”藏品研究者和展览内容的主策划者,笔者在这里有几点体会、困惑与大家交流、探讨。首先,创新型展览必须借鉴相关专业领域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并以藏品深入、透彻的研究为基础。藏品研究人员可以逐渐积累展览所需要的多种知识和能力。在中国博物馆界,藏品研究人员充当”策展人”角色,似乎更容易与国际博物馆界接轨。文史、艺术题材的展览内容,在学科范围上来说大多属于”文科”的范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专家,都认为文科创新与理工科不同。文科的创新,需要建立在长时间专业知识积累的基础上。藏品研究就是展览需要的专业积累中最重要、最基础的部分。谈展览的创新或原创,离不开对藏品历史文化内涵的研究和积累。
博物馆 文物展览 藏品研究 筹备工作 展览策划
胡宝芳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167-173
201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