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重要的环境因子对瘤背石磺人工养殖成活率的影响
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沿海滩涂高潮线附近的海洋珍稀腹足纲贝类,在潮间带营穴居生活,喜欢在大穗结缕草和芦苇丛中栖息,基本上不在水中生活,但对温度、盐度和相对湿度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对滩涂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及修复等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瘤背石磺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环境的方式进行了一系列养殖试验,对影响瘤背石磺人工养殖的关键因素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并探索出一套适合瘤背石磺人工养殖的仿生态养殖模式,为今后开展瘤背石磺的人工养殖奠定了理论基础。实验表明:瘤背石磺能够通过模拟生态环境、改善养殖条件等方式提高成活率,实现人工条件下的长期养殖。瘤背石磺对养殖条件的要求极为苛刻,当养殖温度控制为20-26℃且昼夜温差不高于3℃,盐度控制为35左右,相对湿度调节为80%以上,养殖密度低于即50只/箱(即333只/m3),底泥采用海边高潮线附近的表层粉砂性盐成土,含水率为30%,以3 cm的厚度铺于养殖箱底部,光照强度低于70 lx时的死亡率最低,其存活率可达90%以上。
瘤背石磺 人工养殖 环境因子 成活率
沈永龙 黄金田 戈贤平 王爱民 吕富 蔡万存 沈楠楠
盐城工学院江苏省滩涂底栖生物重点试验室,江苏盐城;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江苏无锡 盐城工学院江苏省滩涂底栖生物重点试验室,江苏盐城 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江苏无锡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388-396
2012-10-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