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质量关系探讨
本文以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课程设置为对象,从学科的综合性与课程体系构建的关系、教学模块及学时数与课程体系构建的关系及学生就业面向与课程体系构建的关系等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科学合理构建水土保持课程体系,仍然是摆在水土保持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求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位于高水平的业务素质与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上既要满足社会对规划和方案编制人才的需求,又能为更高层次培养输送人才。改变传统的以三大措施为主的课程构建体系,减少与专业关系不大的基础课程,增加与专业紧密结合并能形成支撑的专业基础课,如计算机图形处理、水力学、土力学、材料力学等。同时应对专业课进行调整和充实,使学生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两方面都得到了加强,特别要强化规划和方案编制类的课程并系统化。增加实践环节的学时和内容,特别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对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的方案编制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等教育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 课程体系 学生培养
宫渊波 何淑勤 龚伟 杨万勤 赵安玖
四川农业大学
国内会议
成都
中文
871-873
2012-12-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