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人才流失问题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相关思考--以四川民族学院高学历年轻人才流失问题为例

研究民族学院人才流失所持的逻辑起点:是建立在外因即流失人员所在环境中的”人”,而不是建立在流失人员自身复杂原因和心理矛盾即内因基础上的.由此,着重通过教学系、部紧缺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心理动机分析,探寻”准人才”流失的症结,人才流失面前,在岗紧缺专业教师的消极态度,管理层的正、负效应。 四川民族学院建立起公正、平等、择优的用人机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向更广泛的空间拓展,运用待遇留人、制度留人与感情留人的刚性和柔性管理相结合的方法,着重突出“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优化教学系、部的“小环境”,增强其凝聚力。尽可能的彰显民族地区人文关怀的底蕴,尽可能地弥补民族院校办学条件、生活条件和人文环境的先天不足,为留住人才、留好人才、涌现人才提供条件。充分体现民族院校人际关系相对于其他高校来说的更透明、更人性化的优越性。在关心和重视高学历年青教师稳定、成长、涌现问题上,各教学系、部有着不可推辞的义务与责任。

高等民族院校 师资队伍 职业道德 人才流失

何小军

四川民族学院

国内会议

四川省高教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成都

中文

1216-1218

2012-12-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