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浅谈煤矿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建设

兖矿集团作为推广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示范单位之一,选择矿区南屯煤矿积极推进井下永久避难硐室建设,探索适合兖州煤炭生产基地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的模式.煤矿井下可考虑沿避灾线路增建多处自救器存储中继站(过渡站)硐室,按其服务区域常规作业人员数量的1.1倍配备ZH30型化学氧隔绝式自救器备用,供应急逃生中途换用。永久避难硐室设应有供氧系统、有害气体去除设施、压缩空气幕和压气喷淋系统、环境监测装置、供电系统、通信系统、个体防护装备及其他辅助设施等各种生命保障系统。永久避难硐室一般采用压风系统供氧、压缩氧气供氧、地面钻孔夺风供氧(应急备用)三种方式。避难硐室位置选择、与周边环境有效隔离性能、与井上联络通道有效性等三者至关重要。选址得当、与周边环境(水、火、有害气体)有效隔离、地面即时通讯和供氧(养)等,对井下遇险职工成功脱险起决定作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煤矿井下避避险设施只是发生突发紧急情况无法逃生时,矿工维持生命环境、等待救援的最后保护方式。由于井下事故容易引发爆炸、塌方等次生灾害,遇险人员应首先选择逃离,只有在逃生路线被堵或逃生不能的情况下才进入避难所避险待救。避险设施也并非万能,其功能的发挥需要系统性的外部条件和保障措施,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应有针对性地研究自身的安全生产特点,从系统整体安全出发,进行整体安全设计,系统研究、设计避险设施的布局、建设和管理。建设中需注重的几个问题探究,如用压缩氧还是化学氧供氧,用蓄冰、液态C02还是氟利昂作室调制剂,内外环境测量方式是自动连续监测还是检测,控制供氧方法是自动还是手动(供氧、正压维持),氧具是用面罩式、半面罩式还是自由式等。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 永久避难硐室 安全设计 布局规划

胡东祥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地测部 山东济宁273500

国内会议

第三届全国煤矿机械安全装备技术发展高层论坛暨新产品技术交流会

长沙

中文

448-455

2012-11-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