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关天地区传统生土民居的历史演进研究

本文按照时间的历史纵向发展,收集整理了关天地区传统生土民居的发展演进历程.发现在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变化的同时,传统生土民居在其功能布局、生活方式、建筑技术方面的特点的历史变迁与演进都与生土具有很大的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与技术水平的变迁而变化,从半穴居到窄四合院,空间由单一到组合,材料由茅草到砖瓦,但由于与黄土的深切关系,民居的乡土特征,土的应用从未停顿,千百年来不离不弃。随着封建等级制度的发展,对民居的制约与发展同步,使得民居在提升品质的同时获得布局严谨、对称的特色;但是住户、匠人手工艺的建构方式又决定了自由、随意的民居多姿多彩、不拘一格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生土材料的简单运用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天水与关中大部分地区民居中过去经常使用的土坯、土夯这类生土墙体材料已逐步由粘土砖取代,“生土”这一古老的建筑材料渐渐从人们的生活之中消失。但是对于西北这样的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来说,它经济实用、适应当地气候环境,使地方的材料以及廉价人力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生土有很高的蓄热能力,建筑室内冬暖夏凉比现代人工的采暖和空调自然舒适,隔音和防潮效果经过有效的设计亦比较好。在西北地区生土有着很高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传统生土民居 功能布局 生活方式 建筑技术 生土材料 历史演进

孟祥武

兰州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甘肃兰州730050

国内会议

2012年中国建筑史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沈阳

中文

341-346

2012-10-1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