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乏燃料后处理厂厂址选址要素探讨
随着国家对核电发展的战略由”适度发展”向”积极发展”转变,未来我国的核电规模及由此产生的乏燃料等核废物总量都将非常巨大,迫切需要建设核废物的处置大厂来满足我国核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中,核电厂乏燃料后处理是实现核燃料闭式循环,解决核电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国际上大多数核电国家的选择.由于核电厂乏燃料后处理设施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放射性物质排放量大,环境敏感度高,因此,后处理设施的选址问题比核电厂的选址要更复杂,更敏感,不仅要考虑场址的环境特征,还要考虑乏燃料、高放废物固化体的运输条件,更要考虑社会环境特征等关键因素.针对乏燃料后处理厂的上述特性,从技术可行性、安全可靠性、环境相容性和经济合理性4个方面进行汇总分析,为科学选择后处理设施场址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探讨.
核电厂乏燃料 后处理厂 场址选择 环境保护
刘福东 王博 杨阳 史强 王一川 商照荣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北京 100082
国内会议
南昌
中文
67-70
2012-09-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