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我国种业科技创新与种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中国种业的现代化,没有先知、没有救世主,也不应当有教师爷。在当今开放的世界,种业发展所需的一切科学技术和管理模式都是开放的、透明的,关键是要善于学习,善于当好学生,向学得好的好学生学习。除了学习先进之外,还要创新。没有自己的创新,就要永远跟着别人后边跑,也就永远落后。 在种子产业链上、中、下游的科技创新之中,各个环节都十分重要,就研究基础和资金投入而言,中、下游相对薄弱和滞后。就重要性而言,上、中游更为重要,有了好的种质,就不愁好品种。好品种是关键,有了好品种,就不愁没有市场。上、中游之所以更重要,是因为更难学、更难办。当今一些大企业之发迹也源于选育出或者掌控了好品种。所以对种业上、中、下游的支持或扶植,既要找准薄弱环节,更要抓住难点和关键。 在企业逐步成为创新主体的过程中,对具有种业研发优势的大专院校以及各级科研院所要区别对待。对具有创新优势的大专院校,要充分发挥其现有的优势以保持我国种业的竞争力和对现时农业生产的支撑力,并逐步引导其向种业上游转移,发挥其创造力。对各级各类农业科研院所开展的种业研究和开发工作,最好是结合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同步进行调整和安排。在过渡期内,根据具体情况,逐步实现转向升级、撤并转制或人员分流等有利于种业发展的举措。

种子产业 科技创新 现代化进程 经营主体

戴景瑞

中国农业大学

国内会议

2012种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专家论坛

哈尔滨

中文

10-13

2012-08-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