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山区沟域密度评价与沟域经济发展典型模式
沟域经济是以在地域差别与空间分异为基础,集山区发展、生态保护、产业培育、村庄整合于一体的山区发展新模式与新视角.本文以沟域自然地域分异为基础,借助DEM高程数据,探讨了沟域的空间分布和沟域密度的空间差异,总结了沟域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结果表明:沟域空间分布呈现一种不对称人字形或树枝状;沟域密度较大的是密云、延庆、昌平,沟域密度较小的是平谷、房山、门头沟;沟域密集程度与河流、水库空间分布呈明显的正比关系.沟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分为休闲度假与高端提升型、生态开发与转型示范型、民俗文化与创意驱动型、景区带动与沟域联动型、休闲农业与特色引导型5种模式.
沟域经济 运作模式 空间分布 沟域密度
穆松林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国内会议
贵阳
中文
80-87
2012-07-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