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反击中绝缘子短尾波特征分析
雷击是架空输电线路跳闸的主要原因,绝缘子雷击闪络判据是精确分析线路耐雷性能的基础,而基于标准雷电冲击下的闪络判据应用于反击时绝缘子两端短尾波时有一定的局限性.论文针对同塔双回架空输电线路反击时绝缘子两端的短尾波开展了仿真分析,为研究短尾波冲击下闪络判据的试验波形调试提供依据.基于PSCAD/EMTDC电磁暂态仿真软件,建立了110kV鼓形塔的雷电反击模型.仿真分析了雷击塔顶时绝缘子两端的短尾波波形,并分析了杆塔呼高、接地电阻以及雷电流模型(双指数波、Heidler波)对短尾波波形的影响.基于仿真分析提出了短尾波波头时间在0.2~2.0 μs之间,除去较低接地电阻和较高导线位置同时作用的因素,波尾时间基本集中于5~10 us之间.导线位置及呼高对短尾波的波头影响较大。位置较高的绝缘子其端电压波头时间较短,接地电阻主要影响塔脚负反射波的反射系数。接地电阻越小,负反射系数绝对值越大则负反射电压幅值越高,故绝缘子两端电压峰值、波头和波尾时间都明显减小,雷电流模型对短尾波波形影响主要由电流波形初始上升速率、波头和波尾变化速度造成,综合各种影响因素,给出了110kV和220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反击时绝缘子短尾波参数。
绝缘子 雷击冲击 短尾波 接地电阻 电压峰值
蔡汉生 阮耀萱 刘刚 贾磊 张垭琦 杨杰 肖芳磊 韩永霞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广州510080 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广州510640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6
2016-1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