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湖生态工程对其水域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评价

2007年和2008年夏季,南太湖发生了大面积的蓝藻水华,给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为有效抑制蓝藻暴发,实现南太湖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湖州市政府先后采用了底泥疏浚、湿地恢复、建立生态沙洲和橡胶坝、藻类收集等多项生态工程措施对蓝藻水华进行了治理.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治理区与非治理区水域水体的理化因子、微囊藻毒素含量、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沉积物中营养物质的含量等指标的差异,评价了该生态工程对水域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南太湖生态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水体的质量,透明度最大增幅达212.5%;叶绿素降幅最为显著,最大降幅为79.62%;总磷(TP)、总氮(TN)、CODMn、微囊藻毒素含量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沉积物中氮磷含量有所下降,同时浮游植物的密度、生物量和群落中蓝藻所占比例均有较大程度的降低,5月份和8月份蓝藻有效拦截率分别为78.70%和95.39%,以水生生物群落指示的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有所减轻.生态工程实施后,工程治理区的水质状况好于非工程治理区.
南太湖 生态工程 水域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
原居林 张爱菊 沈锦玉 叶金云
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浙江湖州313001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37-143
2012-12-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