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城陵矶综合枢纽工程的思考
文章提出针对实际发生在洞庭湖区的工程性缺水和相应的水源工程探讨甚少,应该拓宽思路,多项措施并举,以保障洞庭湖区经济社会发展,力争水旱无忧.文章采用统计表格显示说明了洞庭湖四水及环湖区间入湖水量变化、泥沙数字变化、三口断流现象.洞庭湖除了防洪除涝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外,水资源与水环境问题、三峡问题运行后的影响问题,尤为突出,应加强研究采取应对措施.城陵矶综合枢纽工程的规划研究势在必行.湖口建设枢纽工程,涉及国土、水利、交通、环保、渔业等多部门,应共同研究探讨该工程的利和弊.针对江湖变化的实际情况,在防洪工程建设的同时,筑低坝拦蓄径流30亿m3m,为洞庭湖区及四水尾间城区在枯水期提供水源保障,是十分必要的。筑坝渠化湖区及四水尾间地区,彻底解决湖区及四水尾阎地区枯水位下降问题,提高航道标准,衔接长江黄金水道,通江达海。控制一定的枯水湖面,保持湖泊景观,改变枯季“河相”“几条线”的干枯景相,有利于洞庭湖湿地、生态和水环境保护。筑坝有利于湖区血吸虫病防治,使正常蓄水位25m以下,有钉螺洲滩近130万亩,占湖区钉螺面积50%,这部分钉螺可借水淹彻底消灭。工程还具有渔业水产、旅游和少量的发电效益。
水利枢纽 防洪工程 航道标准 生态保护
卢承志
湖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长沙市410007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103-105
2012-12-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