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夏湖南首场大暴雨成因分析
本文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多种常规、非常规观测资料对2011年6月9~10日湖南首场大暴雨过程进行中尺度演变特征及暴雨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期间为前倾槽结构特征,有利于触发对流;副热带急流和南亚高压的配置有利于高空辐散的加强,并先于低空急流发展,在暴雨起始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暴雨中心上空存在明显的低层正涡度(负散度)和高层负涡度(正散度)的耦合形势,有利于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和垂直运动的发展,对大暴雨的维持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强降水区存在明显的水汽通量辐合,强降水过程期间.湘北地区从低层到对流层中层维持一条水汽输送带,持续的水汽辐合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强降水区假相当位温等值线密集,在锋区前方存在明显向高层伸展的假相当位温高值舌,而高层为下伸的假相当位温”漏斗”,构成明显的深厚湿对流特征;低质心强回波造成的”列车效应”是局地强降水的重要因素.
暴雨过程 中尺度特征 水汽辐合 对流特征
潘筱龙 田莹 何正阳 唐明晖
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气象局 南岳421001 湖南省气象台 长沙410007
国内会议
长沙
中文
384-393
2012-12-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