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的团结生产--以”南京梧桐树”和”青岛种树”事件为例
近年来,我国社会结构转型,新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认同群体也随之产生,在网络中的政治表达和利益维护活动增多.在这些网络讨论的集群内部,参与者会自发形成一定的秩序,推动事件的进行.公民参与在公共事件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南京”挖掉上百棵梧桐树重种”事件与青岛”移坪种树”事件为例,探讨”种树”事件背后的舆情规律,以及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是怎样搭起或短暂或强大的团结互动”仪式链.”利用网络等媒体与政府沟通,本着解决问题的原则,体现的是公众的素质在逐渐提升。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互联网的独有特质,决定了网络舆情的团结生产过程往往也不是僵硬、枯燥乏味的,相反是充满趣味的。即使是面对严肃的网络问政舆情,很多网友都会发掘该事件中可以调侃的因素,往往这样的调侃中还包含讽刺,不仅仅缓解网民绷紧的神经,更能对整个传播效果有着积极的意义。
网络媒体 舆情规律 群体团结性 信息传播
金佳
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国内会议
合肥
中文
304-311
2012-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