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知识建构旨向理论及其视角下的大学外语教育反思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外语教学虽然进入了崭新的时期,但在1953至1957年间对英语教学的舍弃、“文革”时期外语教学的停顿、20世纪70年代前几年教学内容的政治化、简单化,不能不说外语教育在这几个阶段受到了极强的宰制型意识形态的严重影响,学生在教育中的声音与思考自由被完全压制。在解放旨向这一思路的引导下,结合哈贝马斯著作中提出的批判与实践结合的重点及语言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在大学外语教育的课程内容上不应再是就原初的课程计划按图索骥的过程或稍事修改的过程,不能单单局限于工具的传授与掌握,也不能满足于日益盛行的着重于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而应该在照顾到这两者的基础上实现课程的创生,容纳和发展参与者的民主、义务和学生的声音,培养其理解和质问文化、不断证伪与求真、有创新和多元化主张的能力。目前的大学外语教育要构建出真正的解放课程,依然任重道远。在以技术旨向和实践旨向下传授语言知识、锻炼交际能力基础上,尝试提出课程内容可以选择性地纳入以下方面:外语国家社会及其人文学科领域研究学习;外语交际艺术教育与审美教育;以外语为媒介的中华文化学习与反思;国外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研究学习;语言作为媒介的研究学习;语言平等、文化平等研究学习等。在教学方法方面,应加强任务型学习法下的合作和共同工作;加大建立在任务基础上的讨论、协商;鼓励自主的、经验的和灵活的课后学习、网络学习;倡导与共同体相关的学习,从而使学生能理解和质问一系列环境、批判地质问个人和中外社区所置身的文化及社会背景;解放学生话语权,鼓励其运用谈话的权力;教师要作为“有改革能力的知识分子”行动起来,促进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

高等教育 外语学习 知识建构旨向理论 教学对策

车向前

四川大学

国内会议

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成都

中文

505-508

2012-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