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对青少年价值观的诘问
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看似普通的不良的媒介偏好、偶像崇拜、闲暇意愿以及不正确的成功取向、交友倾向,一旦成为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持久性的价值观,在外部不良环境的作用下,就很容易转化为犯罪动机而产生犯罪行为。因此,在当今价值多元化、价值冲突凸显的社会,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流价值观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提高其明辨是非、善恶、美丑能力的基本前提,能够在人生的基础阶段起到奠基作用。通过未成年犯与普通中学生媒介偏好、偶像崇拜、闲暇意愿、成功取向、交友倾向对比分析,调查结果凸显未成年犯交友价值观的问题。在犯罪的直接原因是”朋友义气”的未成年犯罪中,把”讲义气”作为择友标准的高达82.5%;犯罪目的是”为了朋友”的未成年犯中,把”讲义气”作为择友标准的占78.9%,均高于未选择”讲义气”的比例。所以预防未成年犯价值观偏差要应对大众传媒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深层渗透,注重同伴教育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知荣辱是价值观教育的底线,强化”知行统一”才能取得成效。
未成年人犯罪 价值观 择友标准 同伴教育
关颖
天津社会科学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559-569
2012-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