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美国农民协作会运动
美国内战之后,工业化迅猛发展,西进运动继续推进,农业生产在当时美国西部大开发和工业化成果带动下,开始了现代化和商品化进程,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而农民的生存状态却没有相应的得到改善,农民的社会经济地位不断下降.为应对工业化和市场化所带来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剧变,农民企图通过农业生产者的联合组织——农民协作会(the Patrons of Husbandry)来控制价格,并积极影响国家机器来增进自己的利益.在政治上,农民协作会成员积极参加政治团体,参与选举,推选代表农民阶级的议员代表,通过政治请愿,联合两党外的第三党势力等方式发挥政治影响力.在经济上,农民协作会成员以经济互助合作试图取代中间商在农民与市场间的中介作用,发展农业制造厂,增加农民收入.在社会教育方面,农民协作会促进农民积极学习农业科学技术知识,提升农民受教育的水平.农民协作会运动以1867年全国农民协作会(The National Grange of the Patrons of Husbandry)的成立为兴起的标志,到80年代逐渐衰落,失去了在全国的影响力.协作会在二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给农民带来了切实的经济效益,为增加农民收入,打破市场的垄断发挥了重要影响,同时农民在政治上,社会教育上也都获得了显著的成果,促进了农业的资本主义化.而农民在”农民协作会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团结,互助,合作的抗争精神也推动了农民运动更深更广的发展,成为美国农业资本主义化过程的重要内容.
农民协作会运动 经济合作 资本主义 美国
陶晶
武汉大学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54-267
2012-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