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近代早期欧洲城市化的模式与框架--新制度经济学的思考

本文从城市的概念和性质入手,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提出城市从某种意义上讲应该是一种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设计。之后,凭借着这个思路考察了近代早期欧洲城市化的模式和框架。得出的结论是这个时期的欧洲形成了以降低交易成本为导向的城市化模式,而因为不同的城市降低交易成本的能力不同,一些政治中心和交通枢纽城市凭借着自己在这方面的优势取得了更大的发展,所以最终出现了以它们为核心的等级化更加明显的城市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原工业化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加强了城乡交流,使欧洲的经济出现更强的区域性,而且它培植了城市的商人资本,从深度上促进了欧洲的城市化和欧洲城市的资本积累。原工业化和贸易模式的转变大大增加了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成本,这个时期欧洲的城市化正是作为对此的反应而发展的。本文尝试着提出一种研究城市化的思路,并结合近代早期欧洲的历史事实来阐释它,目的是希望探索历史发展中较为规律性和框架性的东西。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扩张带来了更广泛的交流,最后推动了人类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本文想说明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更广泛的交流意味着更高的交易成本,设计制度来降低这种交易成本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当然,本文提出的思路是否可行,又是否具有推广的价值和潜力还需要以后进一步的研究和考证。

城市化模式 交易成本 原工业化 制度经济学 欧洲

杨旭

天津师范大学

国内会议

北京师范大学第八届世界史研究生冬季论坛

北京

中文

325-332

2012-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