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脱媒、融资结构差异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基于东中西部区域经济的经验证据
金融脱媒指的是在定期存款利率上限管制条件下,当市场利率水平高于存款机构可支付的存款利率水平时,存款机构的存款资金流向收益更高的证券从而限制了银行可贷资金的现象。在研究和讨论的过程中,对金融脱媒的理解多与各国的金融实践相联系,对金融脱媒的产生、作用机理和发展趋势的讨论缺少理论支持。本文的贡献在于:一是在金融脱媒的背景下,以融资结构为切人点,以区域内人均GDP为被解释变量,试图说明融资结构差异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二是本文着眼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改革动态特点,以往的研究文献中直接地将股票融资作为直接融资的代表。本文将债务融资纳入考量,是对现有文献的有益补充,并且实证研究了其与银行信贷、股票融资的匹配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部、东部、西部融资结构发展不均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差异较大。从区域融资结构的横向比较和实证研究来看,不同的融资结构都对区域经济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融资额地区分布来看,各种融资方式均维持“东部高,中西部逐渐降低”的格局。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在结构上已经由间接融资为主转变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并重,并且东部地区直接融资对经济的贡献度优势开始逐步显现。中西部地区对银行信贷的融资需求依然旺盛,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仍然保持绝对优势。故笔者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即要实现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双轮驱动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根据区域融资结构的不同,银行信贷应更多地向中西部倾斜,根据实体经济需求鼓励、推动金融创新。
区域经济 金融脱媒 融资结构 经济增长
李刚 李放
特华博士后工作站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5-35
2012-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