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青岛汇泉湾海滩表层沉积物粒度纵向变化调查

经过对两条纵向剖面研究发现,汇泉湾海滩砂的粒度变现基本表现为西粗东细的整体特征,并且整体具有“粗-细-粗”交替变化现象。可能正是由于汇泉湾西部呷角型基岩的出露,影响了水动力条件,同时基岩风化产物作为沙滩沉积物的主要物源。汇泉湾海滩形貌特征最显著的是众多沙丘相间出现,沙丘之间距离约1.5 m。其中,Z1剖面自西向东,沙丘规模越来越大,隆起也越来越明显。就单个沙丘而言,基本都是东高西低(东翼比西翼高),东翼也都要比西翼陡。显示受岬角的影响,主体潮流运动方向并非完全垂直海岸线,而是有个夹角。Z2剖面共有8个沙丘,位于中间部位的沙丘规模较大(12.4 m*3.2 m),向两侧依次变小(4 m*2.7 m),沙丘在平面上呈椭圆形,规模大者呈长条形长轴垂直海岸线,显示潮流对沙丘形态的控制作用。通过分析海滩形貌特征及其沙滩粒度变化规律,可以为海滩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比如,加强基岩露头的保护,减少风化剥蚀物,特别是粗大砾石的产生,可以提高海滩沙的质量,提高海滩旅游价值与游客游玩的舒适度。

海滩表层 形貌特征 粒度变化 资源开发

孙明行 陈雪峰 孙积悦 王然 王潇潇 苑鸿庆 宋艳伟 韦龙明

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国内会议

第四届华南青年地学学术研讨会暨广西地质学会第八届希望之星学术研讨会

桂林

中文

360-361

2012-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