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灾后山地小镇规划设计--以四川省彭州市磁峰镇为例

农村地区以小城镇为核心带动周边村庄的人口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构成了中国城镇化发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城镇的建设是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5·12”汶川地震中,成都地区受灾极为严重,尤以小城镇受灾程度最大,许多小城镇已毁,城镇建筑成为危房,城镇道路被严重破坏阻断.如何重建灾后的小城镇,如何尽快恢复小城镇的生活与生产是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在重新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既要保持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又要重视增强小城镇抵御灾害的能力,还能保持其特色,将是灾后重建的重要现实问题.本文通过灾区实地调研,结合彭州市磁峰镇规划设计实例研究,总结和提炼山地小城镇规划设计的特征要素与特色手法,尝试提出建设特色山地小镇的城市设计方法.从选址角度入手,应注重自然山水对乡镇格局形成的空间控制;从整体布局与形态角度进行设计,应注重“因地制宜”、“天人合一”灵活而生动的乡镇形态和有机起伏的乡镇边界及轮廓天际线;从街巷肌理角度进行设计,应遵循“依山就势”、“随曲合方”的曲折街巷空间肌理;从建筑空间造型角度进行设计,应在顺应地势的前提下,保持建筑空间与自然相结合,同时考虑人的主观需求和审美而形成的乡镇建筑特色造型与山地建筑文化风貌;在城镇建筑空间技术与材料的选择上,应满足“就地取材”、“古朴实用”、“结构合理”、“灵巧精湛”的山地乡镇营造技艺;从整体城镇风貌全局看,应保持其独特的艺术性,使城镇建设的各个要素融会贯通,形成山地小镇的独特风光。力求实现对山地小镇实体、空间和活动等诸要素全面有效的设计与控制,在此基础上促成山地小镇镇区特色的全面建立,使之更好地充当城镇生活的重要舞台。

山地城镇 规划设计 空间布局 风貌特征 地域特色

郑爽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风景园林专业设计院一所

国内会议

首届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

重庆

中文

290-304

2012-11-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