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国近代公园的演进机制及特点
1840年的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了“近代化”的过程。在历经强势入侵(19世纪40-80年代)、碰撞磨合(19世纪80年代-20世纪初)、融合渗透(20世纪10-30年代)三个阶段之后,公园作为重要的城市物质空间要素,在近代文化思想和城市空间的转型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公园不单是休闲娱乐的场所,而且成为一种信念载体影响了近代中国的政治和民主领域。西方的先进观念、技术和制度也在“近代化”过程中逐步“中化”,双方各取所需,融合成为独特的“中西合璧”的造园风格,这不仅对中国意义深刻,对世界造园都有重要的借鉴与启发价值。
园林规划 历史演变 造园风格 文化融合
赵纪军 王妍
国内会议
2012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成立暨第4届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高级学术研讨会
南京
中文
235-244
2012-11-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