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碳税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对比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由于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威胁,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实行国家层面的碳减排计划以应对这一问题.对于各国政府来说,如何在完成碳减排目标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或消除因碳减排增加的成本而给本国带来的生产效率损失和经济负面影响,就成为其选择低碳政策工具时的最重要考虑因素.本文针对当前为世界各国所采用的两种核心低碳政策,即碳税制度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从施行成本、减排效果、政治可行性和对技术的激励作用四个方面迸行了详细对比. 目前我国尚未征收碳税,国内也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仅有的碳排放权交易是基于清洁发展机制(CDM)的项目型碳排放权交易,政府通常采取传统的“命令一控制”等行政规制手段控制碳排放,另外一些与碳排放相关的税种,如资源税、消费税、增值税等,发挥了一定程度的调节作用。对比研究可以发现,在成熟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从政策施行成本、减排效果、政治可行性和对低碳技术的刺激作用方面来看,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拥有碳税制度无法比拟的优势。而当前我国并不具备施行碳排放权交易的条件,建立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特别是配额交易市场,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分阶段推进和比较大的初始成本。相反,碳税制度的优点就体现了出来。因此,目前更适合我国的低碳政策是碳税而非碳排放权交易。随着我国政策法规、市场监督体系的逐步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体的增多,出于降低总的碳排放成本、提高碳减排效率和与国外碳排放交易体系衔接的考虑,建立一个完善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我国未来的必然选择。

低碳政策 碳税制度 碳排放权 交易制度

王京安 韩立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技术经济论坛2012暨浙江省社会科学界首届学术年会

杭州

中文

171-183

2012-1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