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文學』如何『教育』--關於「文學課堂」的追懷、重構與闡釋

本文介绍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民族,都有恰如其分的文学教育.分歧在于文学的定义,以及什么才是好的教育方式.孔夫子的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篇》),与当今中国大学里中文系、外文系的文学理论或文学史课程,不能说毫无关系,但教学宗旨、论述物件以及培养目标等,均有绝大差异.文学教育在学科化之前康有为创办的万木草堂,传播维新思想,鲁迅在厦门大学讲授文学史和小说史,讲到了文学教育课堂教学,开设新文化课程。国民政府时期,南京大学开创了许多文学教育课。文学教育可以教授文学知识,但很少能交文学的创作。又讲到了词人上讲台讲课、历史学家的诗心、文学史家的情怀、师生怎样对话和对文学课堂的追念与思考。

高等院校 文学教育 文学创作 课堂教学

陳平原

国内会议

第二届21世纪世界华文文学高峰会议

台北

中文

82-164

201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