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莊子的凱旋--論高行健的大逍遥精神
八十年代出现了庄子精神在当代文学创作中的回归现象,这一回归最大的结果,就是文学创作中政治意识形态的消减,文学重新返回对个体生命的关注。高行健的《灵山》创作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这部小说从创作技巧上说,是以人称代替人物、以心理节奏代替故事情节的新文体尝试;而从精神内涵而言,它则是一部大文化小说。这部作品的文化理念非常清楚。它呈现的是中国主流文化(儒家文化)之外的四种文化:士人的隐逸文化;道家的自然文化:禅宗的感悟文化;失傅的民间文化。庄子在<逍遥游>中所体现的精神,乃是个体精神的精神,这种精神渗透到高行健的每部作品。
当代小说 《灵山》 高行健 个体精神
劉劍梅
国内会议
台北
中文
165-186
201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