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解”循环结构”
文章主要结合本人经验,对分解”循环结构”教学进行了详细论述。结构化程序设计是高校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似乎每年都存在相同的情况,即一开始讲顺序和分支,学生感觉兴趣盎然,可当引入循环结构后,就不知所以了,就算勉强接受了当型循环,再深入引入FOR循环后,学生会陷入更深的疑惑中。在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学生的设计都是从模仿开始,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使学生在模仿时做到思路清晰,而不是机械的记忆和再现。参考吴文虎老师指出“为了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程序设计)课程重点放在讲思路,讲如何对问题进行抽象”。本人探讨了从思维角度着手,分解“循环结构”。“循环结构”可以分解为完成循环的“循环结构”和解决问题的“循环体”两部分。通过“分解”,原有的循环难点不再存在,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设计的难度。其关键问题是分析确定循环体。文章指出,程序设计课程的开设,除了要使文科生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让文科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分解“循环结构”,更能突出循环思想的本质,在分解知识点的同时,分解学生思维,提高应变能力,经实践教学证明其有效。
高等院校 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 循环结构 思维能力
崔永君 张永花
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兰州730070
国内会议
南京
中文
100-104
201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