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班公湖-怒江结合带类乌齐段早侏罗世亚宗混杂岩特征及时代

亚宗混杂岩出露于藏东类乌齐地区的班公湖-怒江结合带中,南北两侧均与丁青东蛇绿(混杂)岩以断层接触,由外来岩块和基质两部分组成.岩块是蛇纹石化辉橄岩,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发育,表面有大量的摩擦镜面及擦痕,与基质断层接触,说明由晚期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使其脱离根带位移至此,具有构造再侵位及异地就位的性质.基质为灰色粉砂质板岩夹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薄层状泥灰岩夹钙质板岩.砂岩成份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低,无波痕、泥裂等浅水沉积构造,主要为一套深海沉积的碎屑复理石建造.板岩多被挤压扭曲变形,出现褶曲揉皱和塑性流动构造,含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棱角状的长石石英砂岩岩块嵌入,表现出强烈构造混搅特点.原岩时代为早侏罗世,岩块推测为丁青东蛇绿混杂岩,形成于晚三叠世,燕山运动把它们改造为构造混杂岩.

亚宗混杂岩 地层特征 原岩时代 岩块嵌入

邱军强 郭小霄 强巴扎西 李虎 拉巴次仁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合肥230001;西藏自治区地勘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西藏拉萨851400 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合肥230001 西藏自治区地勘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西藏拉萨851400

国内会议

2012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

山东泉城

中文

41-45

2012-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