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小子虉草在云南省的地理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其发生特点

本文调查研究了外来入侵植物小子虉草在云南省的地理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及其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的发生特点.结果表明在云南省温带地区的昆明市、楚雄州、大理州、保山市、德宏州、曲靖市、红河州和玉溪市共36个县发现了外来入侵植物小子虉草,发生小子虉草的县占云南省总县数的27.91%.小子虉草的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不同区域小子虉草的发生频度和多优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保山市小子虉草的发生为害最为严重,德宏州和红河州发生最轻.小子虉草在云南省常在当年9~11月份萌发,翌年3~4月份开花结实,后植株逐渐死亡,种子脱落休眠;但随着地理位置的改变,其在不同区域的物候期也存在差异,其中,昆明市和玉溪市小子虉草的物候期早于楚雄州、大理州和保山市.小子虉草在不同地理位点小麦地、油菜地和蚕豆地中,其种群密度和生物学特性也存在差异,其中小麦地其种群密度最大,发生为害最为严重;蚕豆地其分枝数、成穗率和穗粒数最大,最适合小子虉草生长繁殖;油菜地其株高最高,但成穗率和穗粒数最小.

农田杂草 小子虉草 地理分布 形态特征 生长规律

徐高峰 申时才 张付斗 李天林 张云 金桂梅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昆明650205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昆明 650205

国内会议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2年学术年会

北京

中文

248-254

2012-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