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公派村支书”弥合乡、村社区治理结构断裂的体制机制构想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乡、村治理结构,正在遭遇“农村空心化”的空前危机,而正在贯彻实施的村民自治体制机制,也是步履维艰,完全不足以支撑乡村现代化转型。究其根由,则在“乡、村治理结构断裂”。换句话说,“乡、村治理结构断裂”是各种显性或隐性重大社会问题,亦即“农村社区失序”问题的最终根源。立足这一认识,本文探讨了一个改进和完善乡村治理结构断裂问题的可行途径—公派村支书的体制机制设计。完善村治不但要从体制机制上加以改革优化,同时还要从素质结构上加以改进优化。通过村选村干部的知识化,使村治能跟上工业化、城镇化与信息化的步伐,真正把“科学发展落实到村上”。通过选任“大学生村官”优化村选村干部知识结构,通过“一村一名大学生”途径优化村选村干部知识结构,建立常设村干部培训体系。
农村社区 治理结构 公派村支书 知识素质
窦学诚
甘肃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119-126
2012-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